发展规划
beat365官方网站“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日期:2018年11月1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beat365官方网站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〇一六年四月


目 录

一、制定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和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一)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二)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文化引领工程

(四)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五)人才强校工程

(六)校园建设与基础保障工程

四、“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政治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资源保障

(四)监督保障


beat365官方网站“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制定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和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克难攻坚,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与任务。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等。

1、专业建设不断深化,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专业规模保持稳定。制定了《beat365官方网站专业设置规划(2014-2020年)》,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立了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学校高职专业覆盖10个专业大类,稳定在50个左右。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构建了“三融四层多维”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各专业以“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探索了24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4种课程教学模式。组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聚联、湖北泰森、富士康、广东奥威斯等订单班和“中山大洋电机学院”等冠名学院,订单培养专业比例达到26.9%。

课程建设不断转型升级:构建了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双证书课程和模块课程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立项建设,研制课程标准252门,开发优质课件204套,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2部,校本教材46部。

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坚持“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开放式办学。建成了数控技术、护理、汽车、建筑、会计、电工电子等1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73个实验、实训室。其中,数控技术、护理为国家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汽车、建筑、会计、电工电子、临床医学、计算机网络、旅游、广告传媒技术8个基地已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九洲数控、孝感市中心医院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有279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特色成效显著。建成了7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专业被列入教育部专业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中央财政支持项目;4个专业分别确定为湖北省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专业纳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建设项目;3个专业开展了湖北省“3+2”“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试点,9个专业引领中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居省内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了“三证四合格”毕业生质量标准。学校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人数由“十一五”末的15204人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5982人,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85%以上。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共获奖149项,总成绩处于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教育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研组高度评价。涌现出谭之平、闫文静、李燕、杜芳芳、万占波、古明良等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学生典型。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改善了师资结构,提升了队伍素质。“十二五”期间,选送教职工出国(出境)研修交流10余人次,参加国内在职培训和提升学历(学位)400多人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教职工增加92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增加102人。新引进和聘用专任教师90人,聘请了26名楚天技能名师和100余名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到达60%。有9人获得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建成了4个省级教学团队。

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科研带动、理论提升”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教研、科研工作。与孝感市教育局联合成立孝感市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积极为孝感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成功举办了四届武汉城市圈职教论坛,积极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十二五”期间各级各类课题立项160余项,结项120余项,教职工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刊100余篇,SCI、EI、ISTP检索30余篇),获得专利25余项,获各级政府奖40余项,获各级学会奖35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学校是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beat365官方网站学报是湖北省优秀学报。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政府搭桥、部门牵线、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统筹,院部为主”的原则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十二五”期间学校平均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数2.4万人次,培训收入平均每年240万元;深入开展了“湖北农技110信息咨询工作”,通过现场指导,手机短信、电话咨询等方式,回答农户提出的问题;积极开展了对孝感市中职学校的对口支持工作和对新疆博尔塔纳蒙古自治州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援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积极开展了“三万活动”、“三下乡”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帮扶,为社区民众送医、送科技、送教下乡,重点对接汉川市回龙镇新桥村开展了精准扶贫。2014年,学校被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内部管理不断改善,基础建设保障不断增强

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教学院部党政联席会制度,院务公开、民主管理、综合考核等制度,支持创新工作,推进二级学院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激发了二级院部办学活力。

承担省委组织部干部任期试点工作。积极推行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任期+竞岗+目标管理”模式,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全校进行年度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全体中层正职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激发了管理活力。

财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不断创新。创新财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实现财务公开,实行报账登记、网银支付、实名制。学校获批“两型”绿色校园试点项目200万元资金;学校获得“湖北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称号。

南校区建设不断提速。完成了南校区建设规划,完成一期工程中教学楼、西实训楼2栋共4.3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

稳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和图书馆建设。完成了办公自动化、教务系统、学工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4个应用系统功能开发并上线试运行,基于校园网的“一卡通”系统已经得到应用。升级了图书馆管理软件,丰富了师生图书信息资源。

4、党建思政工作深入推进,和谐校园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校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政治修养和群众观念明显提升,思想灵魂受到了一次大洗礼。孝感市委领导和市委督导组对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以省委组织部“五好”领导班子创建考评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制度,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定,做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校党委—党总支(分院党委)—党支部”的三级党组织架构,形成了将党建工作向校企合作基地、向教学团队、向学生社团的“三个”延伸。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学校党委与二级单位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把落实责任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院两级领导切实履行了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

加强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了督察问责。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健全了校园安全保卫技术平台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利民惠民作用。充分发挥了老干群团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治校中的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经验

beat365官方网站地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的三线城市,能够跻身全国100所示范职院,湖北前四强,凝聚了我院人的辛勤和汗水,饱含着我院人的智慧和胆识。可以说学校“十二五”以来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

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学校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为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

坚持多元化、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改革之路,实践了体现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创了一条“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发展”、“依托专业办企业,工学结合促质量”的专业改革发展之路。

形成了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我院精神。在学院的两次创业中,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打硬仗,敢于亮剑,使学院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主要问题

以专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学校合并组建之初,强化行政管理是发展的需要,而现在,根据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到以专业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上来,围绕专业建设和发展来构建学校管理模式。

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创新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要作用。作为为市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特色办学等方面大胆改革,激发办学的活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适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作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探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实际效果的比较少,特别是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时代,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有实质性的创新和突破。

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突出的是缺乏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所需要的领军人才。学校内外人才流动不够,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部分教职工思想僵化,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官本位思想严重,阻碍了学校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发展的机遇

《中国制造2025》的启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与“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实施,孝感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的战略部署与实施等将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和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新需求,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

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现在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企业、政府都开始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可以预见,整个人才市场将向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打开。

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实施,既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机遇,职业教育进入发展黄金期。

政府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发展面临的财政拨款不足的问题,正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有望得到逐步解决;各项支持学校改革开放的措施也有望逐步落实到位。

2、面临的挑战

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较为普遍。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当前依然困难,生源的总量持续减少,举办方投入不足等将给学校的办学带来困难。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时代到来将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变革、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

二、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面向市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孝感、服务湖北、辐射全国、与国际接轨,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

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全面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开放办学模式,增强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教育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我院精神,通过教育教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全新的特色教学园区、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继续教育体系,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通过五年时间,“完成三次创业,打造优质湖职”,把beat365官方网站建设成为高水平、创新型全国高职名校。

2、具体目标与主要指标

(1)办学规模稳定、专业结构合理、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全日制专、本科年招生稳定在5000人以上,在校生稳定在15000人以上;中职年招生在2000人左右,在校生稳定在6000人左右;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年招生稳定在3000人(本级)以上,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左右;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到40000人次。

——“拳头”专业发展稳定,保持护理、建筑工程管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数控技术、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等优势专业在全国或全省的领先地位,建成7-10个品牌特色专业,3-5个国家骨干专业;积极扶持物流管理、学前教育、软件技术、现代美容、康复治疗技术、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发展。

——专业总数稳定在50个左右。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新增5-10个专业,淘汰过时专业4-7个,限期改造7-10个市场需求不足、办学质量不高、招生不景气专业。新开设3-5应用本科专业,争取10个左右专业与中职开展一体化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培养。

——校企共建1-2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成科学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在校学生的创业率达到3%。

——学校质量评价排名稳定在全国100名以内,建成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2)办学模式改革深化,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探索现代学徒制,力争1-2个专业进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

——依托孝感和武汉城市圈的骨干产业,重点专业引进5家全国500强企业参与学校办学。

——在深化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成5所具有相对独立办学法人资格的二级学院,其中3所采取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办学模式,率先在湖北形成多种经济成分集团化的办学体制。

——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力争技术服务年收入超过200万。

——突破国外(境外)实质性合作办学,合作项目达到5个以上。

(3)激发人才成长活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人才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淡化校内行政级别,提升教学与科研骨干的地位和待遇。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新案例。

——培养和引进一批在行业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达到40人。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

——管理干部的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具有相应岗位合格的资格,主要干部具有本岗位业务的研究能力。

——科研能力显著增强。稳定纵向课题立项数量,拓展立项途径,提高立项的层次;鼓励横向课题研究,突出应用技术开发,提高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课题结项比2015年年均增加5%;科研成果在保持数量稳定的基础上,提高成果的质量。建设3-5个实体研究所,力争建成1个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的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4)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完成南校区32万平方以上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整个南校区的建设任务,包括主体建筑、配套设施和人文景观。

——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力争兼并一所国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以适应学校医类专业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学校西区改造基本完成,学校各形成校区功能与结构合理配置,能够适应学校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办学发展的需要。

——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各教学区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够通过学校免费WIFI 等网络手段实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积极参与临空经济区科教园区建设。依托专业优势,寻求合作,积极打造国际医护中心、社区养老康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和医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区。

(5)以文化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依法治校达到新水平,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的要求,进入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500强。

——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结合的特色文化研究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果,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品牌。

——学校硬文化环境建设根本改观,道路、楼栋文化命名完成,各种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景观建设基本成型。

——注重文化积累,建成校院两级校史陈列室,展示学校和各专业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研究成果。

——弘扬我院精神,凝练我院育人理念,形成beat365官方网站文化特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

(6)以人为本,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大学生活动中心(含服务中心)和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公寓率从目前的57%增长到100%。

——教职工收入随学校发展逐步提高,教职工的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所有教职工都参加社会保险,解决教职工医疗、养老和失业的后顾之忧。

三、 “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学校把“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概括为“六大工程”。

(一)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完善专业教学条件,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形成与区域产业契合度高、总体规模适度、布局结构合理的专业格局,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养成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尊重规律,优化专业结构和院部设置,理顺专业关系

优化专业布局,形成拳头专业、新兴专业、短线专业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拳头”专业发展稳定,保持护理、建筑工程管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数控技术、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等优势专业在全国或全省的领先地位,使之占总规模的60%左右;积极扶持物流管理、学前教育、软件技术、现代美容、康复治疗技术、机器人、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发展,使之占总规模的25%左右;调整改造一批与市场需求对路的短线专业,使之占总规模的15%左右。

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每年申报、设置1-2个新专业,到2020年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设专业5-10个,专业方向25-30个。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淘汰过时专业4-7个,限期改造7-10个市场需求不足、办学质量不高、招生不景气专业。

加强优势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积极打造内涵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培养特色鲜明、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质量高的品牌特色专业7-10个,力争3-5个专业跻身国家骨干专业行列。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为依托,建设18个重点专业群。

根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完成电大(师范)合并,建成国家开放大学孝感学院,规划发展师范、卫校和电子学校三个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及其15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

2、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解放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根据专业和行业的特点,厘清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实做精。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切实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要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教学认证制度,不合格或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要坚决淘汰。

重视德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成长规律,统筹学校的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技术技能训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辅导员骨干作用和教师的基础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继续加强课程等教学基本建设。学校各主要专业要明确和重点建设三到四门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达到省级以上水平,并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库。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建设网络开放课堂,重点专业至少建设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开放办学,深化校企合作与对外合作

深化“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办学模式改革,解放思想,争取资源,合作办学,在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合作办学上取得突破,争取建立3个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模式的二级学院。

继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有条件的专业要将专业与产业、创业与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专业与产业一体,教学与生产融通的职教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依托主导产业,创造条件办学,开办相应的高职专业、中职专业或开展相关的课程培训、证书培训、专业人才培养。

各专业要继续拓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重点专业要引进或联系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继续拓展对外合作办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履行责任,完成援疆等合作办学任务。加大境外合作办学的力度,在引进留学生和对境外培训上取得突破。

(二)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服务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履行属地责任,健全科研、社会服务体系与管理机制。科研与社会服务对学校内涵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明显增强,科技与社会服务的市场针对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1、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开展校本研究与教学研究。着力开展服务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培育、服务能力提升、文化引领、人才强校、校园建设与保障等相关的课题研究,推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2、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紧贴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科研攻关等,力争建成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的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力争技术服务年收入超过200万,平均每年各类专利授权10项以上,突破发明专利。

3、围绕区域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开展孝文化、两型社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研究,提升学校软实力,力争使学校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智库”,力争每年有研究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

4、在保持科研成果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突破部级人文社科奖,力争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每年递增10%左右。稳定纵向课题,扶持横向课题,拓宽课题申报途径,提升课题立项层次。

5、加强科研团队、研究机构的培育与建设。力争培养一批在市内、省内有一定地位的学术和技术服务团队及研究机构,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6、加强学报质量建设,进一步彰显学报的办刊特色。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打造精品学报。

7、主动融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大力培育特色项目,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培训规模。积极与知名大学、培训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等机构联系,引进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与数量,力争各类社会服务达4万人次,打造学校发展的第三极。

8、建成孝感市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中心、会计从业人员培训中心、美容从业人员培训中心、酒店管理服务人员技能培训中心、学前教育培训中心、电商培训中心、新型农民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健全培训机制,重点建设培训师队伍,合作开发培训所需的课程、教材,建立1个技能人才开发交流工作站,建成1个社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培训信息系统,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品牌。

9、建成以高技能职业技能鉴定与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为主的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使每个鉴定工种均具有2个以上考评员,增设职业技能鉴定工种10个,提升管理水平和鉴定层次。平均每年对社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及考证服务10000人次以上,逐步提高鉴定质量与层次。

(三)文化引领工程

努力构建境界高雅、底蕴深厚、和谐向上、特色鲜明的我院文化,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培育具有我院特色的育人文化,形成全国校园文化品牌。

1、坚持正确导向,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形式。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着力锻造学校德育与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加强校内外宣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创新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推进文化校园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品牌项目与主题活动。夯实、固化、传承以“我院精神”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基石,全面提升学校软实力。

3、坚持特色发展,立足校情,大力推进校本特色文化建设。将以“感恩、奉献”为内核的中华孝文化与以“大学生自立自强”为内核的创新创业文化相融合的学校特色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积极深远的正能量作用。

4、坚持以文化人,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建设人文校园、“两型”校园。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批文明创建品牌,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

5、坚持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加强学校文化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形象识别、校园标识系统工程建设,形成系统美观的校园文化标识,并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建成校院两级校史陈列室。

(四)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向,创新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努力建成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1、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的要求,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加强法治教育,转变传统习惯和随意意识,进一步树立学校管理的法治观念。

根据学校改革和政府部门管理的要求,依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制定好学校章程;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系统梳理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规范各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职能,做到依法依规办事。

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学校各工作岗位的质量标准,细化对各单位各岗位的管理。

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严格各层次的考核。学校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形成学校的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既包含向社会公布的内容,又包括对各专业、各单位的质量考核结果;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和工作考核,要将民主管理和各单位、各岗位的考核结合起来,创新考核机制。

建立直接对学校法人负责的质量督导和考核机构,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诊断改进机制。

2、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二级管理体制

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综合管理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独立办学的活力。

精简学校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借鉴国家的负面清单的模式,明确学校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建立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外,在法律规范范围内,鼓励二级学院放手办学。

总结学校二级核算的经验与教训,在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的核算与管理,提高办学效率。

严格二级学院考核,二级学院干部和教师的报酬与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挂钩。

3、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学校的实际与可能,建立干部“年度考核、中期评估、适时调整”的良好机制。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要根据在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中的责任大小,实施评聘分离。

完善干部和教师等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对不能胜任教学或工作的不能享受相应岗位的绩效待遇,鼓励转岗、进修或流动。

继续根据政策和学校实际,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所承担的工作责任与工作实绩挂钩。科学处理好管理干部与教学岗位教师的分配关系,适度向教学岗位倾斜。

建立教职工绩效分配与学校办学效益挂钩的机制,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教职工的收入逐步增加。

(五)人才强校工程

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中心,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重点,以高层次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的引进和培养,以及双师素质的提升为核心,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考评力度,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师德指标单列,突出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在教师职务晋升、职务聘任、业务进修和评优奖励等过程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评选表彰 “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活动,积极引导教师争做职业道德标兵。在选拔校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市级、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依靠舆论导向和典型榜样的力量,扩大其示范效应,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培养一批我院的师德标兵,树立1-2名师省级师德模范。

2、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探索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设立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支持二级学院发挥教师专长组建研究所,推动专业与行业、企业、相关机构的深度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从而提升行业、企业影响力。

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确保五年轮训一次,且每五年企业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6个月。同时加强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下企业实践取得实效。

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弥补专业教师不足。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储备制度,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实践课教学。

3、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紧紧围绕专业发展规划,有效配置人才资源。树立人才战略思维,处理好学校发展的人才储备与各专业人才需求的关系、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关系。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我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上。面向社会招聘学术造诣高深、对本专业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汇聚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团队。

设立资助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专项经费,每年资助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

4、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力

制定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师资队伍梯队建设。选拔培养一批有突出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学骨干,构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指导中青年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对中青年教师建立有针对性的职业方案和个性化事业发展支持计划,实现聘期内的过程跟踪、培养机制。

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责任制。对新进校工作2-3年内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 强化副教授、教授和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对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要求,通过建立传帮带联系,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

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本科以下学历的青年教师逐步向实践指导教师转岗;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案交流、现场观摩比赛、教学展览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的进修培训和学术研修,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带动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加大力度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学校给予经费资助,扩大国际视野。

5、加强管理骨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重视教学管理等管理岗位干部培养,明确各管理岗位的干部所要求达到的学历和能力标准,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骨干,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六)校园建设与基础保障工程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发展、量力而行”的原则,整合利用学校各校区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把学校建成既有高职特点,又有我院特色,既有丰富文化内涵,又有优美育人环境的“两型”、智慧、美丽校园。

1、科学规划学校南校区建设,高质量地完成南校区的建设任务。2016年底以前完成一期工程约13万m2的建设任务,实现北校区的整体搬迁;2018年底以前完成南校区二期工程约13万m2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20年底全面完成整个南校区的建设任务,包括主体建筑、配套设施和人文景观。

2、按学校校区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学校东、西校区学生公寓改扩建力度,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生活环境。一是按2000人规模完成西校区标准化学生公寓的改扩建工程。二是按6000人规模全面完成东校区学生公寓标准化改造工程,使学校学生公寓的标准化率在“十三五”期间达到100%。

3、按照“两型”、智慧校园的标准和要求,整治校园环境,进一步完善东、西校区道路、管网、绿化、运动场地和人文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学校东、西校区整个主干道的拓展刷黑和人车分流工程,完成校园道路、楼宇命名及标识牌制作工程,进一步完善东、西校区的电力增容、绿化和人文景观工程。

4、加快推进学校生产性实训区和创新创业区建设。采取联营、共建、股份制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校办产业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学校附属医院建设,采取自建或寻求政府支持兼并公办医院的办法实施。整合学校资源,着力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在学校原有创新创业基地基础上,加快推进南校区创新创业中心的建设。

5、积极谋划学校临空校区建设。以临空经济区科教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国际医护中心﹑社区养老康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等能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培训和医疗服务项目。

6、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业务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信息流转效率,实现信息全方位获得和共享,构建以“云服务”为核心的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同时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全国高职名校”提供强大的支撑,最终实现与学校整体定位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7、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规范后勤行政管理,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后勤对教育教学的主动保障功能,依法依规实施高效管理;完善学校的资产管理,利用现代技术,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在校企合作和学校改革中,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为宗旨,细化后勤服务管理,继续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督促合作公司保障生活安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支持竹园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并逐步推进其他各校区实施社会化管理。

五、“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学校“十三五“目标是宏伟的,“完成三次创业,打造优质湖职”的任务是艰巨的,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保障:

(一)政治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要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能力,提高执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

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党委的政治领导下,保障校长依法行使学校管理的权利。

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第三次创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群团组织的作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尊重和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健全学术委员会,支持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保障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促进学术发展。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提升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觉悟,凝聚改革创新的共识。

(二)政策保障

依据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和政策依据,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学校深化改革创新,支持学校的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支持学校发展。

在学校校园建设和区域调整中,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减免相关的税费,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争取各级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相应地方税收减免。

大力争取有关的管理部门,发挥管理职能,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学校安全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制定相关具体政策措施,推进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统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资源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湖北省、孝感市对学校第三次创业的财政资金投入,为学校办学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国内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各种对学校建设的捐助,建立学校发展基金会;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引进各种建设资源,加速学校软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资源,加速学校建设。

加强学校经费管理,基本上做到量入为出;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引入外部资金,加强学校建设;在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和评估债务风险的情况下,适度举借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融资工作,广辟资金来源。

在合理规划校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和第三次创业的需要,适当整合和置换不适合办学的校区,集中资源,保证重点,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四)监督保障

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继续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我院精神,激发干部创新创业精神,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中的担当精神,形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员干部队伍。要严格按照新时期党员干部纪律标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干事业、谋发展、讲团结、顾大局的优良干部作风。

要进一步健纪检监察制度,落实干部的双主体责任;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深化内部审计内容,扩大内部审计成果;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现代化,为学校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Baidu
sogou